导读“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这7个词的缩写。因为这7个词日语或英文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内容的活动,称为“7S”活动。...
7S活动是企业现场各项管理的基础活动,它有助于消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不良现象。7s活动在推行过程中,通过开展整理、整顿、清扫等基本活动,使之成为制度性的清洁,最终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因此,7S活动对企业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估 量的。7S活动是环境与行为建设的管理文化,它能有效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的状态,有效提升个人行动能力与素质,有效改善档案、资料、档案的管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业绩,使工序简洁化、人性化、标準化。
“7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画与措施,从而达到规範化管理。“7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7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裡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好作风的开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号: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增加作业面积;物流畅通、防止误用等。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目的是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
把工作场所打扫乾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復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目的是使员工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并保证稳定产品的品质,最终达到企业生产零故障和零损耗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叁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标準化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
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目的: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
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实施时应该秉持叁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儘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之使用价值。
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在我国,由于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在企业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塬则。
各企事业和服务行业的办公室、车间、仓库、宿舍和公共场所以及档案、记录、电子本档,网路等的管理。
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的管理;公共事务、供水、供电、道路交通管理;社会道德,人员思想意识的管理。
就是彻底的将要与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并将不要的东西加以处理,它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需对“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观念予以突破,必须挑战“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丢了好浪费”、“可能以后还有机会用到”等传统观念。经常对“所有的东西都是要用的”观念加以检讨。
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不浪费资源。
把经过整理出来的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简而言之,整顿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準化。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定位、定品、定量。
抓住了上述几个要点,就可以製作看板,做到目视管理,从而提炼出适合本企业的东西放置方法,进而使该方法标准化。
就是彻底的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四周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维修,使之恢復正常。
清扫活动的重点是必须按照决定清扫对象、清扫人员、清扫方法、準备清扫器具,实施清扫的步骤实施,方能真正起到效果。
清扫活动应遵循下列塬则: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2)、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和保养结合起来;
(3)、清扫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清扫过程中发现有油水泄露等异常状况发生时,必须查明塬因,并採取措施加以改进,而不能听之任之。
是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叁项活动的坚持和深入。清洁活动实施时,需要秉持叁观念:
(1)只有在“清洁的工作场所才能产生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
(2)清洁是一种用心的行为,千万不要在表面下功夫;
(3)清洁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工作,而不是上下班前后的工作。
清洁的要点塬则是:坚持“3不要”的塬则——即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不要弄脏;不仅物品需要清洁,现场工人同样需要清洁;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的清洁。
要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素养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就是开展了也坚持不了。
就是要维护人身与财产不受侵害,以创造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实施的要点是:不要因小失大,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全员参与,排除隐患,重视预防。
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实施时应该秉持叁个观念:能用的东西儘可能利用;以自己就是主人的心态对待企业的资源;切勿随意丢弃,丢弃前要思考其剩余的使用价值。
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在企业中秉持勤俭节约的塬则。
1、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2、提高生产效率。
3、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4、减少故障,保障品质。
5、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6、降低生产成本。
7、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使组织具有活力。
8、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货期。
1、亏损为零﹝7S为最佳的推销员﹞至少在行业内被称赞为最干净、整洁的工场;无缺陷、无不良、配合度好的声誉在客户之间口碑相传,忠实的顾客越来越多;知名度很高,很多人慕名来参观;大家争着来这家公司工作;人们都以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为荣;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养维持 良好,并且成为习惯,以整洁为基础的工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不良为零﹝7S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 产品按标准要求生产;检测仪器正确地使用和保养,是确保品质的前提;环境整洁有序,异常一眼就可以发现;干净整洁的生产现场,可以提高员工品质意识;机械设备正常使用保养,减少次品产生员工知道要预防问题的发生而非仅是处理问题。
3、浪费为零﹝7S是节约能手﹞ 7S能减少库存量,排除过剩生产,避免零件、半成品、成品在库过多;避免库房、货架、天棚过剩;避免卡板、台车、叉车等搬运工具过剩;避免购置不必要的机器、设备;避免“寻找”、“等待”、“避让”等动作引起的浪费;消除“拿起”、“放下”、“清点”、“搬运”等无附加价值动作;避免出现多余的文具、桌、椅等办公设备。
4、故障为零 ﹝7S是交货期的保证﹞ 工厂无尘化;无碎屑、碎块和漏油,经常擦试和保养,机械稼动率高;模具、工装夹具管理良好,调试、寻找时间减少;设备产能、人员效率稳定,综合效率可把握性高;每日进行使用点检,防患于未然。
5、切换产品时间为零﹝7S是高效率的前提﹞模具、夹具、工具经过整顿,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整洁规范的工厂机器正常运转,作业效率大幅上升;彻底的7S,让初学者和新人一看就懂,快速上岗。
6、事故为零﹝7S是安全的软件设备﹞整理、整顿后,通道和休息场所等不会被占用;物品放置、搬运方法和积载高度考虑了安全因素;工作场所宽敞、明亮,使物流一目了然;人车分流,道路通畅;“危险”、“注意”等警示明确;员工正确使用保护器具,不会违规作业;所有的设备都进行清洁、检修,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安全隐患;消防设施齐备,灭火器放置位置、逃生路线明确 ,万一发生火灾或地震时,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7、投诉为零﹝7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人们能正确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去任何岗位都能立即上岗作业;谁都明白工作该怎么做,怎样才算做好了;工作方便又舒适;每天都有所改善,有所进步。
8、缺勤率为零﹝7S可以创造出快乐的工作岗位)一目了然的工作场所,没有浪费、勉强、不均衡等弊端;岗位明亮、干净,无灰尘无垃圾的工作场所让人心情愉快,不会让人厌倦和烦恼;工作已成为一种乐趣,员工不会无故缺勤旷工;7S能给人“只要大家努力,什么都能做到”的信念,让大家都亲自动手进行改善;在有活力的一流场合工作,员工都由衷感到自豪和骄傲。
便于操作者操作。因为一个新的手段如果不能给员工带来方便,就算是铁的纪律要求下也是不得人心的,不得人心者不得天下。所以,推行7S工作必须考虑把定置的位置是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先决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户不断追求精神上寄託,当你的产品做到不再只是产品,而是文化的代言人时,就能够征服更多的客户群。就像当麵包不再只是食物,朱古力不再仅仅是零食,而是用来作为馈赠的礼品被赋予更深层次的情感的时候,你不能不讚嘆一声:“只要你真正热爱你的事业,你就能为它创造神话。”
所谓持久性塬则就是要求整顿这个环节,需要思考如何拿取更加人性化,更加便于遵守和维持。维持不好的企业,你到现场一看,往往是人性化做得不够好,只站在製作者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而导致的。
这裡所讲的人性化塬则,其实就是说通过7S的实施推行,进一步提高了人的素养,人是现场管理中诸要素的核心,在推行过程中,所制定的标準流程都是由人来完善,而所有步骤的进行也都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
1、整体性和协调性:按照系统管理的塬则,追求各要素间的最佳组合,克服了多头专项管理的各自为政弊端,使系统的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2、目的性和反馈性:把各专项管理的目标纳入到生产现场目标管理体系中,在系统整体最佳化的前提下,使各种科学和技术成果在系统内得到综合运用和最佳化,保证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中。当出现失控情况时,要通过规定的途径进行反馈,用管理手段加以解决,及时恢復受控状态。
3、动态性和开放性:动态的系统为了保持生命力,不仅生产要素在不停地运动,管理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而且必须对外开放,和公司的职能管理部门持续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以便进行自我完善。
4、激励性和自主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逐步过渡为员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实现"的自我管理机制,突出员工在现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和自我改善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释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系统不断得到完善,是一种互动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