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金本质是补充养老保险,也被称作“职工劳动报酬”,是指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只有赢利的企业才可购买,是一种只面向企业不面向个人的半商业化保险(一部分业务为商业保险,一部分业务为接收社保养老的业务)。...
年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时间间隔相同、不间断、金额相等、方向相同的一系列现金流。比如,退休后每个月固定从社保部门领取的养老金就是一种年金,定期定额缴纳的房屋贷款月供、每个月进行定期定额购买基金的月投资额、向租房者每月固定收取的租金均可视为一种年金。年金通常用PMT表示。
根据现金流发生的时点不同,年金可以分为期初年金和期末年金。
1、期初年金指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发生系列相等的收支款项,即现金流发生在每期的期初,比如说生活费的支出、教育费支出、房租支出等。
2、期末年金即现金流发生在每期的期末,比如说房贷支出等。
其实,期初年金与期末年金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二者仅在于收付款时间的不同。
年金本质是补充养老保险,也被称作“职工劳动报酬”,是指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只有赢利的企业才可购买,是一种只面向企业不面向个人的半商业化保险(一部分业务为商业保险,一部分业务为接收社保养老的业务)。企业年金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符合国家规定的缴费部分,企业缴费可以在税前扣除,个人缴费可以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分期付款赊购、分期偿还贷款、发放养老金、分期支付工程款、每年相同的销售收入等,都属于年金收付形式。年金是一定时期内每隔相等时间、发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年金的类型分为:
(1)普通年金,普通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
(2)预付年金,预付年金是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先付年金,即付本金或期初年金。预付年金与普通年金的区别仅在于付款时间的不同,普通年金发生在期末,而预付年金发生在期初。
(3)递延年金,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发生时间与第一期无关,而是隔若干期(m)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又称为延期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递延年金终值等于普通年金终值。
(4)永续年金,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它是普通年金的特殊形式,即期限趋于无穷的普通年金。
年金源自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自愿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即由企业退休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其实质是以延期支付方式存在的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或者是职工分享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PV = 年金的价值
P = 收支额
n = 收支期数
R = 折现率
从明年一月起,之后的5年每年都会收到1000等额的现金流,如果目前的折现率是5%,那么怎样去计算这个年金的价值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刚学的普通年金计算公式:
按照这个标准,这种类型的年金需支付4329.48元。
如果仔细观察,其实会发现普通年金的计算方式跟我们现值的计算方式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把未来值折现得到的一个现值。
永续年金是年金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种情况下,N也就是收支期数是无限的。那怎样去计算永续年金的价值呢?其实永续年金呢,就是利用现值的计算公式,把无限期的收支额折现到今天的价值。根据数学的推导,公式如下:
给大家举个永续年金的例子,假如从明年起,每年会收到1000的等额无期限现金流,在折扣率5%的情况下,那么针对这样的永续年金应付多少钱呢?
利用永续年金的公式:PV = 1000/0.05 = 20000
给大家温习一下即付年金的概念,即付年金属于普通年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间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先付年金。
预付年金于普通年金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收付款时间的不同,普通年金发生在期末,而预付年金发生在期初。
如果大家对比我们学过的普通年金公式,会发现其实即付年金只是把普通年金的N变成了N-1,然后在前面再加上一个收支额。
通过数学的变换,我们可以把以上的即付年金变成的公式:
假设从明年一月起,之后的5年每年都会收到1000等额的现金流,如果目前的折现率是5%,那么怎样去计算这个即付年金的价值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我们刚学的即付年金计算公式:
按照这个标准,这种类型的年金需支付4545.95元。
回顾一下延期年金的概念,延期年金是指第一次收付款的时期与第一期无关,而是在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等额的收付款项。它也属于普通年金的一种特殊形式。
而计算这种年金,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1) 把延期年金当成普通年金计算得出一个价值
2) 把计算出来的年金价值再次折现
给大家举个延期年金的例子,假如从10年之后起,每年会收到1000的等额现金流5年,在折扣率5%的情况下,那么这样的延期年金应付多少钱呢?
首先:我们利用普通年金的公式:
PV (10) = 1000* (1-1.05^-5)/0.05 = 4329.47
之后,因为第一次收款会在10年之后,所以,我们再次折现:
PV = 4329.47/1.05^10 = 2657.92
所以,像这样的延期年金,我们应付2657.92元。
1、达于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直接向单位申请一次性或分期提取年金;
2、对于决定出国定居的职工而言,可以选择一次性向单位申请全部领取年金;
3、对于因病丧失劳动力的职工而言,可以向单位申请一次性或分期领取企业年金;
4、对于在退休前意外死去的员工来讲,其继承者可以申请办理一次性领到员工全部的年金。
1)保障功能
什么是年金险?就是现在交钱,以后每年或每月能从保险公司领钱的保险。
例如:30岁女性,每年交2万保费,连续交30年,那么从60岁开始,可以每年领取6万,领一辈子。(不同年龄、性别、缴费年期、领取年龄、不同产品,差异很大)
主要的功能:防止以后没钱花,有强制储蓄的作用。存不住钱,对未来的自己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容易忽视的大风险。
例如:为了给孩子准备一笔教育金,那么可以买教育年金,防止以后孩子长大了缺钱。例如:给自己准备一笔养老金,那么可以买养老年金,防止以后自己老了缺钱。例如:有的拆迁户、暴发户花钱快,也可以将一部分转换成年金资产,转换成终身现金流,安心。
2)资产转移
年金险最独特的一项功能,是年金只能由被保险人领取,必须打到被保险人银行卡。
信托、遗嘱也可以做到,但门槛高,难操作。
例如:客户T女士,收入比丈夫高,对丈夫不是那么信任, 希望给孩子准备一笔钱,这笔钱丈夫不能动用,即便T女士不在了,这笔钱都只能等孩子长大了孩子领取。于是给孩子准备了一笔教育金。
例如:客户K先生,有离婚的打算,希望减少被分割的资产,于是也配置了一部分教育金(这笔钱就是孩子的了,能减少被分割的概率,具体以法官个案分析为准)。
例如:也有家庭主妇,担心未来婚姻出现感情破裂等状况,自己养老金是个问题,在婚姻存续期间,主张配置养老年金保险,给未来的自己提供保障。(至于具体怎么实操更稳妥,以后再给大家分享)
现在你以为属于你的钱,未来它的所有权也有丧失掉的潜在风险。
年金保险有规避债务偿还、资产分割的风险,有资产转移的作用。
如何将家庭资产和企业资产从法律层面拆分开,将夫妻共有财产和私人财产、大人的钱和给孩子准备的钱分开?这也是资产配置环节容易忽视的风险管理目标。
3)安全性强
除了国债、50万以下的银行存款外,安全性高的资产就属保险资产。
只要不乱买年金产品,就不可能亏。
保险产品虽然安全,但是有被销售误导的风险,买错了也是很亏的。
起码不像股票,精挑细选买进去,到头来还可能亏的一塌糊涂。
有的年金产品收益是真的很低,远比银行定存还低,数字游戏玩不明白的最好是找专业的人咨询下,很多客户买完后直拍大腿,有的产品收益和银行活期一样,几十年后才刚回本,买了个寂寞。
4)稳定收益
年金险的长期收益,是能超过4%的,个别产品20年收益超过3.6%。
对于老百姓,在利率下行的市场,能保持3%以上的收益就不错了,能到保持3.5%复利,就跑赢95%的股民了。
长期看,收益比其他安全资产都要高。
前面提到,实现4%以上的收益对理财小能手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终身稳定保持住一个高收益。
年金资产的收益“稳定”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甭管未来怎么变,年金险在投保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能领取多少钱,一分都不会少。
银行定存是不稳定的,不知道未来能给多少利息。
权益资产股票基金更不稳定,等要花的时候能有多少是不确定的,再小心,也可能遇到黑天鹅风险。
唯一的缺点是不灵活,年金保险是中长期储蓄,短期不能动用这笔钱。
所以只有孩子教育金、婚嫁金、自己的养老金等至少15年后要用的钱,更适合用年金保险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