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药地丁草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槐物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带根全草。紫花地丁“花色紫,地下根如钉”,亦有苦地丁、甜地丁的称谓,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生用。...
中药地丁草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槐物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带根全草。紫花地丁“花色紫,地下根如钉”,亦有苦地丁、甜地丁的称谓,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
用于痈肿疗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经血分,故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治热血雍滞,红肿热痛,痈肿疮毒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疗毒为其特长。用治痈肿、疗疮、丹毒等,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以渣外敷。也可配合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饮;用治乳痈,常与蒲公英同用,煎汤内服,或以渣外敷,均有良效;用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用于蛇毒咬伤。本品兼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
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瘤,常与菊花、蝉蜕等药用。
《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发背,疗疮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本草正义》:“地丁专为痈肿疗毒通用之药。”“然辛凉散肿,长于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焮发之外疡宜之,若谓通治阴疽发背寒凝之证,殊是不妥。”
本品含疳类、黄酮类。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皮肤真菌及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此外,尚有解热、消肿、消炎等作用。
药理作用用人胚肾塬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其水提取物(1:80)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孤儿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用全草制成苦地丁注射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有体外抗菌作用,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试管法);对葡萄球菌(金黄色和白色)、八叠球菌也有作用(琼脂平板打洞法)。
亦用人胚肾塬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1:10苦地丁注射液对嵴髓灰质炎(疫苗株)爱柯18、柯萨奇B1、腺病毒Ⅲ型均未见抑制;对4个凝血单位的流感亚甲京科68-1株(1:160)无抑制,而对副流感仙台株有抑制。
毒性很小,小鼠用相当于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毫升/公斤)腹腔注射,未见死亡;用10毫升/公斤则有3/10死亡。苦地丁注射液对麻醉猫与犭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半分钟内恢复;用离体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脏的作用。
化学成分含有10多种生物碱。从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暂名)4种不同的生物碱。另含香豆精类内酯、甾体皂甙、酚性物质、中性树脂和挥发油等。
1、紫花地丁治蛇毒咬伤:紫花地丁兼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瘤,常与菊花、蝉蜕等药用。
2、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紫花地丁解毒力强,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善治乳痈。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用於治疗乳痈、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
3、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
4、紫花地丁治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本草纲目》)
5、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
6、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备急千金要方》)
7、紫花地丁治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8、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
9、紫花地丁治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10、紫花地丁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11、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12、紫花地丁治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13、紫花地丁治配银花,解毒凉血,消肿散热之功增强。
14、紫花地丁治疗外科症,但古人每用治黄疸、喉痹,取其泻热除湿之功也;大方家亦不可轻弃。(《要药分剂》)
15、紫花地丁治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16、紫花地丁治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17、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效用更强,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18、紫花地丁治疗外感热病:以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双花各15g,天葵子6g,随证加味,水煎服,每日1剂。